菏泽最大的艺术门户网站
我要加入
18053077877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曹州艺术网 -菏泽最大的艺术门户网站
新闻 综合 市场 展会 拍卖 当地
    会员 国画 油画 书法
      展览 预告 当前 回顾 经典
        史论 知识
        评论 个人 综合 展览 欣赏 趣闻 访谈 人物 事件 研讨 视频 国画 油画 书法 版画 理论 技法
          当前位置: 曹州艺术网 >>艺术评论 >>
          .
            分享到:

            “历史岂能被改造?”——评“改造历史”展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0-07-01 15:08:12 来源:网络

              “历史岂能被改造?”李秋零教授如此质问!



              大约一个月前,看完“改造历史——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展后,我前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拜访他。李教授是著名的历史哲学学者、康德著作全集的翻译家,同时还翻译过洛维特的《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1997)等多部关于历史哲学的著作。由于展览题目在历史学常识意义上根本不成立,我们谈话的话题很快转向其他了。



              1.“改造历史”还是尊重历史?——当代艺术的历史性追问



              “改造历史”的说法,使人自然地联想到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历代政治运动的口号,如“改造右派”、“改造知识分子”、“改造知识青年”、“改造思想”等等。尽管这些运动在当时一度轰轰烈烈席卷全国,但是,它们在根本上并没有完成预定的目标,右派“被改造”后依然有自由主义右翼思潮在这十多年来的思想界盛行,知识分子“被改造”后依然有徐友渔、***、余杰之类关心华夏儿女命运的铮铮志士,知识青年“被改造”后依然有无数老三届的同学成为一代天骄、成为今天中国当代艺术界中的优秀艺术家,思想“被改造”后依然无法泯灭民间自由思想的洪流推动着华夏文化五千年来一直期盼的、从以国为家的、前现代的泛血亲共同体向现代公民社会的真正转型。事实上,和这些革命运动的标语一样,“改造历史”的主题,乃是那些囿限于前现代的极权思维的人的策展理念。它主要根据拜金主义的原则,企图通过对这十年的艺术创作的主观性选择与书写,为主流文化——一种从权力时代向资本时代过渡——的文化给出佐证。“改造历史”展的作品入选原则,一是没有任何社会政治批判内容的作品(当然不排除对社会文化生活、经济生活具有批判意识的作品),一是直接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作品,一是策展人在展前就能够完成自我审查的绘画、装置、图片、多媒体(排斥一切具有偶在性的行为艺术)。最后一条意味着:就行为艺术的前卫性而言,“改造历史”展,还不如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展”。辛辛苦苦二十年,一夜退回八九前。



              八五现代艺术运动的遗产之一,就是艺术界应当承担起反思、批判历史的责任。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意识,才出现了一批至今人们都难以忘怀的“伤痕美术”经典之作;或许正是基于对这样的汉语思想中的忧患历史观的继承,这十年的中国当代艺术界才出现了像何工、徐唯辛、张念、孙建平、范勃、杨国辛、李邦耀、朱成等通过艺术重审历史的艺术家。何工的绘画,是对历史事实最后走向终结、历史进程中的乌托邦幻觉、历史事件发生时充满的幽暗奥秘的隐喻,是对历史世界中虚空的乐感文化的不信与怀疑;徐唯辛的《2005中国煤矿纪实》(2006)、《历史中国众生相1966-76》系列(2007),是在充满魔幻的太平盛世的时代对于那些无辜死于地下矿井的死难者的纪念,是要唤起国人对于“文革”这样的悲剧事件为何发生的深度反省意识;张念的《移动的记忆》系列(2006),关系到人在社会中的精神生命如何进入历史中的文化生命的论题,关系到历史中的文化生命如何成为我们个人的精神生命的问题;孙建平的《文心傲骨》系列(2008),表现近代以来中国文人以血气抗争黑暗的瞬间表情,以此悲壮地显明华夏文化得以星火相传的感性动力;范勃的作品,在吸收传统器物的色泽中书写整全的世界图景,触及到现代人在世存在的全部领域,包括物理的、心理的(意识生命体)、社会的(精神生命体)、历史的(文化生命体)在场者;杨国辛的《传说——江南》系列(2007),在现代艺术书写中注入古典诗词中所承载的汉人忧郁生命情感,竭力在灰蓝相交的艺术语言上延续华夏艺术的留白精神;李邦耀的《物种起源》包括《新物种起源》以物思人,使我们回想起一个以物质主义为思想偶像的民族怎么会陷入日常用品的贫困之境;朱成的《喜》、《怒》、《哀》、《乐》,在图式关怀方面为文化媒材单体的聚集,在主题关怀方面是人类历史中的同在者全体面对上帝之言的聚集,是一切历史生存者满怀喜怒哀乐的生命情感的艺术庆典。遗憾的是:我们居然在“改造历史”展上全然见不到这些充满历史性意识的作品。凭着策展人对当代艺术的熟悉事实,吕澎、朱朱显然是在“历史抽样”中有意识地“抽调”了它们。其个中奥秘,只能留给智者们自由地猜想。



              在无视当代艺术中大量关于社会历史批判的作品的同时,“改造历史”展,选择了不少以个人生活史经验为素材的作品,如毛旭辉的《剪刀》系列等。本来,张晓刚2009年完成的《史记》系列最与主题相切,但遗憾展出的是他此前的《绿墙》系列(2008)。至于李路明的《1976年4月5日》系列、陈界仁的《自残图》(1996)、曹勇的《血衣》修订版(2007),直接或间接与历史相关。不过,它们都不是历史被改造而是被尊重的结果。至于张大力的《中国历史图片档案》(2005-),正好是对历史如何在强权正义的逻辑下被篡改的文献见证,正是对“改造历史”展如何在资本诱导下篡改当代艺术史的图像批判。“改造历史”展的实质,乃是以资本为标准对于新世纪十年艺术发展的定位。为了保证历史合法性的“历史抽样”法,是在事先确定了“从1979年以来对这改革三十年做出贡献的艺术家参展”的前提下实施的,作品的来源有寒舍艺术中心、99艺术网(K画廊)等商业机构的介入,作品的去处有北京保利国际拍卖公司等着。难怪之前在成都K画廊举办过的“趣味——当代水墨画专题展”中6/7的艺术家,被纳入“改造历史”展中的“气质与文明”部分;难怪张培力、戴光郁、宋冬、尹秀珍、邹建平、许江等艺术家的作品被“改造历史”者遗忘了。



              2.历史学的合法性还是政治的合法性?——当代艺术的合法性追问



              “请问‘改造历史展’在哪里?”



              “不是在国家会议中心吗?”



              “为什么这里的保安都不知道呢?”



              “因为它在地下一层啊!”



              “那是什么地方?”



              “最好的停车场、最差的展场。”



              这段对话所呈现的内容,同样可以用如下的比喻来诠释:



              “告诉你,我爸在中南海工作。”“干什么呀?”“打扫公共厕所!”



              这难道不就是“改造历史”展追求的所谓“历史学意义上的合法性”?



              诚然,一个完全处于地下室的展览,不能简单地说没有“历史学意义上的合法性”。但是,策展人的这种主题诉求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在希腊文中,“历史”指探究、“知识材料”、叙述,词根具有判断、看见的涵义。这暗示任何历史写作都是根据某种价值标准、某种价值信仰在进行。探究者、叙述者依据自己的终极信仰选择个别事件、呈现个别事件的个别性。“他们探究那些对于自己的终极信仰有价值的个别事件,叙述那些对于自己的终极信仰充满意义的已发生的事件。所以,历史作为‘知识材料’,离不开探究者的终极选择,离不开叙述者的终极判断。所以,历史是终极信仰自我证明的历史。”“在历史学家的价值判断中,最关键的因素依然是他对终极信仰的信仰。只有他相信个别事件对于自己的终极信仰有意义,只有他认定个别事件同自己的终极信仰相关,个别事件才能被纳入历史事件的范畴。”(详见笔者的《历史与逻辑》,2007)正因为如此,“一切历史写作都是‘一种信仰的行动’”,“不论是单干或通过助手工作,历史学家必须以自己的判断和价值标准来决定……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没有意义的。”(萨缪尔•莫里逊语)



              那么,吕澎的“终极信仰”是什么?只有当下或未来十年能够卖钱的艺术作品就是进入历史的艺术。这也是一般经理性商人的共同“学术理念”,同洛克菲勒等真正伟大的商人一心思考如何花钱让更多的人得福的观念相反。在金钱史观主导下,“历史学意义上的合法性”,其实是一个空洞的托词。何况,金钱作为一种信仰对象,不仅在艺术史上是一种次终极的信仰,而且在人类生活中也是一种“伪”终极的信仰,属于历史表象中的偶像崇拜范畴。艺术作品进入历史的唯一标准,在于它本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生命情感的精神价值,由此将一切艺术活动区别于其他的经济活动或政治活动。此外,以新世纪十年为时间跨度的“改造历史”展,由于其急功近利的商业动机,大部分作品都属于最近几年的创作,甚至在标榜“特别文献展”部分(其中黄永砯的《世界工厂》最早在2002年)也不例外。这样,“特别文献展”就丧失了真正历史性的“文献”价值,缺乏艺术史的上文关联,同前面提到的拒绝以历史为主题关怀的艺术家的事实一起,在根本上否定了“改造历史”展的历史性。



              “改造历史”展既然丧失了历史性,其“学术”目标意味着什么呢?



              仔细阅读“改造历史”展的主题阐释就能够明白,其宣称的“历史学意义上的合法性”,实质上是指一种现实经济利益为导向的政治合法性——“近年艺术的市场化进一步确认和扩展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和社会影响力。”这就是为什么“改造历史”展最终选择国家会议中心的地下室展厅、在开幕当晚大摆阔宴的原因。至于当代艺术怎样在作为文化的主体意识中、怎样在争取“合法性”的身份意识中、怎样诉诸于自由的表达中进行自我改造,这样的阐释,不过是在政治正确的前提下为实现艺术家的GDP而辩护。另一方面,如果真正关心当代艺术在“历史学意义上的合法性”,那么,吕澎为什么不用哪怕是八百万人民币出版100种关于当代艺术的学术文献研究著作呢?难怪吕澎的艺术史著作除了那些被收入的艺术家引用得最多外就是收藏家看得最勤,难怪真正对艺术史负责的批评家只将其列为学生参看书、少有引述。因为,其写作标准与立场,仅仅在于艺术作品当下的商业价值——即经济上的有效性(吕澎的艺术商业史观的内容)。当然,我并不否认其中所讨论的许多作品不乏学术价值的意涵,那是属于当代艺术的思想史的写作范畴。



              事实上,当代艺术在经济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合法性”问题。三十年来的任何时期,艺术作品都可以在市场上或私下场所自由流通交易。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批判性的文化现象,当代艺术无需在终极的意义上追求任何政治上的所谓合法性问题。个人禀承的天生的自由表达权利本身,就赋予当代艺术在呈现与展览方面的终极合法性。至于相关权力部门按照二十年前的政治思维在过去随意取消一些展览或者勒令取下展览中的一些作品,这本身就是违背宪法的行为,是艺术界在中国社会从前现代向现代转型期间因为缺乏主体维权意识付出的蒙昧代价。如果真要追求公开展览的合法性,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法律维权,而不是在妥协中“争取”;如果没有现代公民社会的建立,即使像“改造历史”展最终在人民大会堂实施,它最终还是可能被安排在地下室展出,还是会在展前受到相关部门的非法审查。任何来自官方举办的名义,只不过是在葬送当代艺术的前卫精神。



              正因为当代主流艺术界从1989年以来自觉回避前现代中国社会政治的合法性追问,正因为它以权力、资本为心仪的对象,“改造历史”展再次暴露了当代艺术在现实面前的公共性危机。按照现场人员统计,参观者每天约100人,周末不到300人,两周展期包括开幕式的人数,最多也不过5000人。这不过是十多年前《人文艺术》第一辑的发行量的1.7倍,在今天仅仅相当于一本文化艺术杂志如《上层》2009年创刊时的印刷量。纵然有不少当代艺术的藏品为后盾,今日美术馆的“中国青年新艺术邀请展”的观众寥寥,阿拉里奥北京画廊整个下午只有笔者一人。在任何极权社会,如果艺术不以自由为理想,那么,任何对于艺术合法性的宣讲都是对自己奴性的夸耀。



              3.前现代的策展还是现代性的精神贫困?——当代艺术的现代性追问



              当艺术这种自由人的精神样式成为资本的工具、当艺术史的写作沦为金钱的奴婢的时候,当策展人的史观被市场所绑架的时候,“改造历史”展在布展方式上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想象力的贫困也就不难理解了。“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就在哪里。”按照现代艺术的观念要求,任何展览本身都要求策展人把展场重新创作成为一件艺术品。这涉及策展人对于整个展场空间与全部作品的整体理解。依据这样的策展标准,我们只能把“改造历史”展定义为一个在中国社会从前现代向现代转型中发生的、依然以前现代为策展理念的展览。



              就博览会式的布展方式而言,“改造历史”展基本上还停留在二十年前的“中国现代艺术展”的水平。缪晓春的影像,不仅没有封闭的空间安排,甚至把投影议也众目睽睽地摆在面前,严重在视觉上干扰了观众的审美欣赏;它同吴小军的声音装置《我要说》摆放在一起,使观众在视觉之外还要被迫接受声音的烦恼袭击。苍鑫的《鲁迅与庄子的对峙》、隋建国的《无题》(2010),需要在运动中才能传达作者赋予的作品的观念。然而,在笔者两次前往展场之际,它们都成为死尸般的不动作品。台湾的大部分影像如林俊廷的《变相》、马匡霈的《我说啊说》、王雅慧的《二十亿光年的孤独》、翁伟翔的《反重力构造》、任大贤的《线代美术馆》、张腾远的《眼球试验部——谁的风景》,内容的平凡浅薄与临时救灾房的布展方式的粗制滥造一一对应,实在让人感到震惊。程然的影像《少年维特的烦恼》(2009),仅仅把一个光怪陆离的摇滚音乐现场换成一片森林;章清的《别太狠》(2008),仅仅在三面屏幕上切换地播放作者本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几位仇恨者的表情与中英文的文字叙述。这些作者,全然不知影像在表达流走的生命情感方面的优势。至于王友身的《街道》、黄锐的《动物时间的北京城》、毛同墙的《地契》、邵译农的《道和门No.2》,和展览现场没有任何必然的逻辑联系。“中国青年新艺术邀请展”中刘向华的《城市山林》(2007)、陈彧君、陈彧凡的《亚洲地境:9平方米》(2008-09),则显示出作者与策展人对于何为装置艺术这种媒介的特殊规定性——在场景的逻辑关联中表达艺术家的观念——的陌生。房圣易的《原罪》(2009)、李小松的《余像》(2007-08),皆以骷髅头像为原型图式。任何知道达迷恩·赫斯特用8601颗钻石镶嵌而成的《为了上帝的爱》(2007)的策展人,就会明白上述作品作为装置艺术的低劣多余,何况它们只是属于雕塑的范畴,同装置作品对于现场的挪用毫无关系。仇晓飞的《破店》、艾敬用快餐筷子制作的《生命之树》,其观念的空洞贫乏可以用来形容大量以风景为对象的绘画作品。不少平庸、雷同的架上作品,正说明当代艺术在不能自由展出背后所导致的艺术家社会批判精神的萎缩,以及透露出的严重的精神性危机。在以“气质与文明”的标题下,除了梁铨的《潇湘八景》系列、李华生的纸本水墨、李津以现代生活为表达对象的彩墨画外,其他人的作品都属于传统水墨画的范畴。相反,它还忽略了张羽、杨诘苍、刘子建、戴光郁等这十年来的现代水墨实验。不过,俸正杰的油画与装置《花飘零》系列(2008)与《花园》(2009),则成为两种媒介互相诠释的范例。展望的《第八十六尊祖先圣像》、豪华朗机工的《菌击》,因为相对封闭的空间展示方式而效果突出。



              除了现场布展方式的滞后外,“改造历史”展的分类逻辑异常混乱。既然“特别文献展”是为了给予观众2000-09年的中国新艺术以上下文背景,为什么却仅仅选择艺术家最近几年的作品?难道这些刚刚完成的东西因为入选“改造历史”展就立即具有传承性的历史性的文献价值吗?难道它们不是在全球化的语境下自我改造的“主题展”的一部分吗?难道以传统国画为主体的“气质与文明”能够独立于“主题展”而存在吗?难道来自台湾艺术家的作品就应当纳入“平凡的奇观”而被排斥在“特别文献展”、“主题展”之外吗?难道40岁以下的“中国青年新艺术邀请展”中的作品就没有“主题展”的特征吗?在赋予“特别文献展”以外的艺术家以各种特定归类的同时,实质上表明策展人在策展观念上的前现代非平等意识。事实上,“中国青年新艺术邀请展”与“特别文献展”的分类逻辑,在于艺术家年龄的大小;“平凡的奇观”依据艺术家所在的地域;“气质与文明”的分类逻辑,专指艺术家使用的中国水墨画的媒介;“主题展”除了以年龄为基准的中年艺术家外,在媒介上还包括使用影像、图片、油画、装置、雕塑的作者。这同样是“中国青年新艺术邀请展”的标准。于是,“特别文献展”、“主题展”、“邀请展”的分类原则为年龄。它们在逻辑上与“改造历史”的主题没有关系。就是在这样的混乱逻辑与模糊的问题意识指导下,“改造历史”展最为集中呈现了中国当代艺术在历史性、合法性、公共性、现代性、精神性方面的思想危机。实质上,它们都源于当代艺术在当代中国文化、中国社会中的身份定位问题,源于艺术界在创作、策展、批评、收藏、销售、传播、基金会的各种角色的正当性问题。这也是笔者在十年前成都“世纪之门”展的学术讨论会上提出的问题。根本上,它们源于当代艺术所生存的社会背景的前现代性与其自身的现代性诉求的冲突。



              (2010-6-16于蓉城)

            More 艺术评论
            Ο评选名家名作——著名画家苑贺斌
            Ο评选名家名作——著名画家徐春平
            Ο评选名家名作——著名画家唐策力
            Ο青年艺术家陈璐《园趣》个人作品展于韩国首尔举办
            Ο2024【艺术中国·福龙迎春】——画家张宁宁作品鉴赏
            Ο2024【艺术中国·福龙迎春】——画家蒋洪亮作品鉴赏
            Ο2024【艺术中国·福龙迎春】——画家屠维能作品鉴赏
            Ο泼墨心境——画家张德学山水作品欣赏
            Ο2024【艺术中国·福龙迎春】——画家倪利华作品鉴赏
            Ο【艺术中国 祥龙迎春】著名画家唐明珍
            More 名作欣赏
            Fernando Guerra别墅设计
            长城脚下的公社作品欣赏-飞机场
            Micro-Compact Homes(微型房)
            超有创意的房屋
            More 艺术趣闻
            启功:人生没那么复杂,就是找乐子啊
            齐白石买自己的假画
            张大千弟子伏文彦一段趣闻
            王献之为逃避公主追求自残 公主:他是残废我也嫁
            齐白石卖画时喜欢收崭新钞票
            清朝大官员被假文物羞辱
            朱新建痴棋输掉很多画
            米芾癫狂字更狂:为书画费尽心机
            启功教我学书法趣闻:为事业放弃喝酒奢好
            奇葩艺术家用自己的屎给扎克伯格画肖像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招聘信息 | 加入我们
            主编邮箱:421836602@QQ.com 编辑QQ:421836602
            地址:山东省菏泽市丹阳路与华英路交叉口 邮编:274000
            版权所有:©曹州艺术网(gucaozhou.com) 京ICP证110842号
            合作支持:©MEISHUJIA.CN 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125(s)   12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