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最大的艺术门户网站
我要加入
18053077877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曹州艺术网 -菏泽最大的艺术门户网站
新闻 综合 市场 展会 拍卖 当地
    会员 国画 油画 书法
      展览 预告 当前 回顾 经典
        史论 知识
        评论 个人 综合 展览 欣赏 趣闻 访谈 人物 事件 研讨 视频 国画 油画 书法 版画 理论 技法
          当前位置: 曹州艺术网 >>名人访谈 >>
          .
            分享到:

            汇集文化瑰宝——展华豫岁月——访河南博物院副院长田凯 文/迟丽丽 王艺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0-07-15 12:36:11 来源:网络

              明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团凤饼,唯芽茶以贡,散茶从此迎来了属于己的时代。伴随散茶的兴起,瀹茶法(即俗称的泡茶法)成为饮茶的主流。于是自明迄今,500年来,世间茶具“景瓷宜陶称为首”。尤以陶器中的紫砂,与茶文化水乳相溶,孕育紫砂茶具,引领茶具的潮流,一反先前的颓势,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可谓“陶起千年之衰”。

              一、走进宜兴丁蜀镇

              宜兴位于江、浙、皖三省交界处,长江以南、杭州以北、上海至南京的中距点、太湖的西岸。我们一行宜兴紫砂寻源报道组,不远千里从郑州驱车赶赴宜兴,踏上紫砂文化之旅。
              自南宋已降,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就已转移到江南。明清两朝,宜兴即是物产丰饶,文化鼎盛之地。历来宜兴陶瓷艺术与文人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从而使宜兴陶瓷,特别是紫砂艺术带有多彩多姿的文化色彩。
              经过一夜的奔波,早晨清凉的风将我们从梦中唤醒。车一驶入宜兴境内,窗外山峦起伏、河道纵横一派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的风貌。我们此行目的地是宜兴的丁蜀镇,那里才是宜兴紫砂故里。

              二、紫砂溯源——东坡书院纪行



              紫砂的创始年代,据1976年秋,宜兴丁山里墅羊角山紫砂古窑址发掘证明,始自北宋时,兴于南宋,盛于明代。北宋诗人梅尧臣有诗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欧阳修有“喜共紫欧瓯吟且酌”的诗句,更为有名的是据传始自苏东坡的“东坡提梁壶”,这无疑为紫砂增添了丰富的文化色彩。
              寻源手记:
              追寻先人的历史足迹,我们此行的第一站选择在了东坡书院。如今的东坡书院内尚有一所小学,与幽静的东坡书院纪念馆,一动一静相映成趣。书院内有历代文人雅士题诗留词镌刻的碑文,令这所古老的书院散发出悠悠的翰墨书香。书院的门前有一座不起眼的石桥,若不是随行陪同的紫砂工艺师范群飞的提醒,我们几乎忽略了这所桥的存在。放学后,孩子们欢呼雀跃着从桥上奔跑而过。无意间看见范老师眉间的隐隐笑意,彷佛是看到了自己年少时的身影。正是这座桥,带给无数紫砂工艺师以无尽的灵感和遐想,创作出了形形色色的上新桥紫砂壶。将来会有多少孩子们也将踏上这紫砂艺术之路,这桥又将赋予他们怎样的文化记忆和创作灵感呢?我们只能在内心暗暗地猜度,暗自思忖。寄予孩子们以由衷的祝福和期望。

              三、紫砂历史寻踪——宜兴陶瓷博物馆纪行

              位于丁蜀镇上的宜兴陶瓷博物馆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宜兴紫砂的博大精深。馆藏的器物从明代羊角山的紫砂残片、到零星的元代紫砂器皿、童年期充满本真的明代紫砂、技术和艺术完美结合的清代紫砂、坎坷岁月里残存下来的民国紫砂以及建国后至今蔚为壮观的当代紫砂,令人目不暇接,彷佛走进了一条紫砂艺术的河流。隔着玻璃窗,我们屏息静气,放轻脚步,凝视着一件又一件的紫砂作品,静默的作品有大美而不言,散发出迷人的气质和神秘的气息。由明、清、民国到当代,那些个有名和无名的紫砂艺人,挥洒汗水,穷尽心智,创制出了丰盛的紫砂艺术品大餐,供后人饕餮,而他们的身影却毫无声息地消失在了岁月的河流中。
              陪同我们的紫砂工艺师范双元告诉我们,作为年轻的工艺师,他们也经常或三五成群,或独自一人前来观看展览。这里是紫砂工艺师思想的宝库和艺术的源泉之一,也是紫砂工艺师心目中的艺术殿堂,无数的紫砂工艺师都从内心热切期盼自己的作品能被陶瓷博物馆收藏,与历代的名家、大家和才俊的作品荣列在一堂,那是多么大的荣耀啊!“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他说,“在观看的过程中,不知何时,会突然迸发出思想的火花,给艺术创作带来灵感”。
              四、紫砂矿藏探源——黄龙山纪行

              紫砂泥制作成器物,烧制之后,表面光滑平整之中含有小颗粒的变化,表现出一种砂质效果,断面就更为明显,故称之为紫砂。
              紫砂工艺品得名于世,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在于它的泥料的优越。宜兴的陶土品种繁多,广布于宜兴南部丘陵山区。丁山、张渚、渚东为主要产地。作为制作紫砂的泥料,它的核心产地就在丁山和蜀山,即现在的丁蜀镇。其中紫砂泥料最著名的大本山,就是大名鼎鼎的黄龙山。
              寻源手记:
              虽然早已听闻黄龙山的大名,当我们真正走进黄龙山还是大吃了一惊。一个高不过数十米的小山坡,样子一点都不起眼。黄龙山沿路边砌起了高高的防护墙,询问原由,说是为了保护黄龙山紫砂矿源,当地的政府封了矿井。靠近路边原无房屋,总有受利益驱使的人开着拖拉机疯狂盗挖,无奈之下只好出此奇招。马路的对面有一个公园,一池碧水荡漾,供人休憩游玩,据说那是以前黄龙山的一个矿坑,因势利导改造成了一个公园,真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典型案列。奇怪的是公园旁边的一栋商品楼看上去冷冷清清,询问当地的人得知,楼下边布满了早先开挖紫砂矿石的坑洞,当地人洞悉它的险处,所以少有人去买,“开发商赔惨了”。
              黄龙山上布满了住家户,从村中的背街小巷穿过去,眼前豁然开朗,舒缓的山坡绿草如茵,油菜花竞相绽放,有绿化的痕迹,据说当地政府仍要改成公园。继续前行,在路边看到一块丁蜀镇政府立的牌子,上书“关闭宕口,严禁入内”。再往前面走不多远,对面是高高的陡坡,下面是一个数十米深的大坑,一泓碧水,深不见底。陆老师指着大坑说,这就是黄龙山紫砂矿井所在地。仰望对面的高崖,此刻才深切地感到,以前的黄龙山应是一座俊秀挺拔的山丘,自明至建国后五百多年期间内,为了寻找梦寐以求的黄龙山紫砂矿源,一代又一代矿工挖山不止,硬是将一座数百米高的山削平后,又向下挖出了一个数十米的大坑,直到政府封矿后,被地下水淹没成了一个小湖。在一个不显眼的地方,我们发现了一个矿井的入口,现在已经被政府拉来的大石头将井口封住,只留下了一个下口,伸头向里探望,黑漆漆深不见底。紫砂矿源深藏在地底下,采矿者沿着矿脉向下深挖,边挖边砌井壁,以便长期采挖。解放后为了提高效率,甚至将类似出煤的小铁轨都修进了矿洞中,现在还可看到残留下来的痕迹,铁轨还在,入口早已被封死。

              采访中意外发现,有人在水边挖矿,看见我们拍照,挑起担子,带上铁锹工具急匆匆离去了。据说这是在当地打工的一些人,暂时找不到活干,就偷偷跑来挖矿,拿出去卖,一天下来运气好的也能挣上几十块钱。政府的人看见了,因为远离路边,道路崎岖难行,也形不成什么气候。
              全世界只有宜兴有紫砂,深埋在地下的紫砂矿源是一种珍贵的资源,保护好了就是给子孙留下金饭碗,给未来的发展留下宝贵的资源。


              五、紫砂泥料炼制——艺海园纪行

              从紫砂矿中挖出的矿石经过露天风化、磨碎、炼制最终成为工艺师们用来制作紫砂工艺品的泥料。
              (一)泥粉的制备
              紫砂矿泥刚从矿中采出来的生矿泥,外观如石块,成片状结构,形体较大。不能马上进行粉碎应用,必须堆放在露天泥场上(现在也可以堆放在透风的室内料仓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风化过程,一般数年以上便能分解成黄豆般大小的颗粒。
              粉碎后的矿泥再用一定筛孔的竹筛或钢丝筛(绢筛)过筛即得干泥粉。紫砂矿泥粉颗粒的粗细,决定能否制作出精细紫砂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成型泥段的加工
              过筛后的紫砂干泥粉加入18%的清水,充分调和搅练即成为可以成行的可塑性紫砂泥段。过去这一工序都是人工双脚踩踏和木榔头反复捶练而成的。如今机器炼泥机代替了这一工序。此后,泥段必须存放在泥料陈腐室陈腐两周以上方可制壶用的熟泥。
              宜兴紫砂陶所用的原料,包括紫泥、绿泥及红泥三种,统称紫砂泥。


              寻源手记:
              沿着紫砂制作的程序,我们报道组一行来到了艺海园工作室,一探紫砂泥料的究竟。揭示紫砂究竟是如何从矿石转变成了做壶的泥料,这就像是一个难解的谜团一样吸引着我们。
              艺海园工作室是一家专门从事泥料炼制的厂家,负责人钱洪海先生热情迎接我们的到来,并亲自陪同解说。现在有许多人都利用黄龙山的矿井已经被政府封掉一事,以此为噱头大肆炒作泥料短缺。钱先生闻听此言,二话不说带我们到艺海园贮藏紫砂矿石的地方去看。全部是尼龙袋装好的精品矿石,堆放在那里,蔚为壮观。收藏矿石,就如同收藏金矿一般。这些都是在黄龙山封矿之前的几十年间,艺海园收购的矿石,足足有一千五百吨之多。而在丁蜀,像这样的厂家并不在少数。
              钱总介绍说艺海园一直坚持沿用传统工艺,长期摊放矿石至自然风化到黄豆颗粒大小;选用石磨对矿石进行粉碎,这样的工艺保证了泥料的透气性;筛选石粉也进行细分,50目、80目、120目,目数越多颗粒越细,从形如砂粒至细如面粉;传统工艺的脚踩、捶制,长期的陈腐会产生杂质,炼制精品紫砂泥,为紫砂工艺师提供坚实的后盾。以至于每批次炼制出来的泥料都因品质精良,被闻风而来的工艺师一抢而空,甚至需要提前预定。普通的泥料几块钱一斤,好的泥料几十元到几百元一斤。具体到每个工艺师,每年用的泥料其实非常有限,而且遇有好泥都会藏上一批,慢慢来做。“按照我们现有的速度,这批泥料至少能卖上一百年。”钱总对此非常自豪,也非常自信。
              六、紫砂成型工艺——范群飞工作室纪行

              紫砂陶器最重工艺质量,历来以制作的精细而分为粗货、细货、特种工艺品三类。粗货是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大路货产品。细货是指工艺陶产品。特种工艺品,则是指出于名艺人的手工作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紫砂壶之美亦在于工,尤重手工。手工工艺需要表现出大度随意的自然风格。点、线、面,是构成紫砂壶整体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壶成形的过程中,每一笔都各有妙处,否则就算不上是一把好壶。
              成型方法,紫砂器成型的主要方法是手工捏作。先捏器身,然后挖足、开面,最后加柄、嘴、盖等。
              紫砂手工成型大致可以分为“打身筒”和“片接法”两种。
              寻源手记:
              在范群飞工艺师的工作室,我们见证了紫砂工艺成型的全过程。完全的过程需要至少一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工艺师通常会把同一个造型的壶,一次性做上几把。出乎意料的是在谈到紫砂的手工和半手工时,他告诉我们,从紫砂工艺的角度来看,手工和半手工的手段都是为了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在工艺师的心目中并没有太大的分别,但会尽力满足消费者对手工的需求。
              七、紫砂烧制工艺——炉火纯青的技艺

              器坯阴干后装匣体进窑烧制。传统方法烧制紫砂器的窑是“龙窑”,即头低尾高的斜式窑。龙窑一般长达四十米,每隔一米为一节,烧炉在头部,燃料为木柴和柴草。窑背两侧各有五十个烧火眼,从烧火眼投入燃料。窑身两旁,每隔四到五米辟一个进出口,从这里装坯、取器。每窑需以1100℃到1200℃的窑温烧四十到四十二小时,烧成后,停十五到二十四小时,再开窑取器。用龙窑烧制,窑工很辛苦。现在紫砂厂已经改用烧重油的新式窑炉,既节省人力,又提高了烧造质量。


              寻源手记:
              为了探求紫砂的烧制工艺,我们一行首先前往前墅龙窑探寻传统的烧制工艺。在前述龙窑那里,我们看到了树在窑前“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的石碑。据介绍,过去像这样的龙窑非常多,传统的龙窑烧的是木柴,这对周边环境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自然遭到了淘汰,只保留下这么一个古董窑口。每年总有些工艺师凑起来烧上那么几窑。龙窑烧制的成本非常高,如果天然气烧窑每把壶的成本是2元钱,龙窑则要50元,并且不能保证烧成率。由此存在极大的风险,令紫砂从业者望而却步。龙窑不光只是为了满足一些人的思古之意,由龙窑烧制出的精品确有出人意料的精彩之处,这也许就是传统的魅力所在。
              离开前墅,我们前往约好的一家采用天然气烧造厂,进去的时候正遇上热火朝天的烧造正在进行中,一边是晾干的壶坯,先放在窑体上烘干,再装匣入窑烧制。从窑口送进去的生壶坯,经过烧制出来后,就变成了还冒着热气成品的紫砂壶。
              在工艺师的家中,我们见到了更加小巧精致、简便易行的电炉烧造,这已经开始在宜兴普遍流行开来。千家万户的紫砂从业者,在自己家中就可以完成紫砂壶的加工制作。
              八、对话工艺师——百花齐放的紫砂时代

              此行紫砂寻源,我们与大量宜兴紫砂工艺师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对话。从年轻的工艺师、到高级工艺美术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和工艺美术大师,以及行业协会的领导,从中感悟良多。
              与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的会长史俊棠的交流,让我们对宜兴紫砂有了一个概括性的认识。据会长介绍,目前宜兴紫砂行业以家庭为单位,至少有上万家之多。其中有职称的工艺美术员、助理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和工艺美术大师总计1500多人,这是宜兴紫砂最主要的创作队伍。
              工艺师从事紫砂,一是家传,这一点具有手工业的典型特点,如一代老艺人王寅春,他的大儿子王石耕已经88岁高龄,一家几代,代代都从事这一行。二是学徒,或拜老师,或进紫砂工艺厂拜师学艺,占据目前的主流。其三是学院派的教育,在现今的紫砂领域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和发展方向。
              五百年来,正是这样一批又一批,紫砂从业者前赴后继的加入紫砂行业,最终得到今日蓬勃发展的局面。参照历史,观照当下,我们不难发现,如今的紫砂行业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历史上以清代的陈曼生和杨彭年和做创制出的曼生十八式至今未被后人超越。年轻的工艺师,技艺高超者不在少数,但缺乏文化底蕴也将限制他们的发展。从普通的工艺师、到高级工艺师、再到研究员级的高级工艺美术师、直到大师,决定了作品最终价值的是作者本身的文化底蕴,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越深,越能够超越前人,创新出精品。由此,紫砂艺术才能再次创造出辉煌灿烂的篇章。

            More 名人访谈
            Ο《中华英才》专访海洋画派创始人宋明远先生
            Ο古琴家、画家高建国专访:一弹流水一弹月,七弦琴上行墨云
            Ο孔维克:“徐蒋体系”是中国绘画传承创新的最佳例证
            Ο中国美术家网主编杨小薇专访油画家李文
            Ο中国艺术何必成为西方当代艺术的“小跟班”
            Ο艺术是穿透“精神雾霾”的光电—杨小薇专访清华美院教授朱曜奎
            Ο杭法基:我是“无象”法门——“人面+痕面”水墨作品展专访
            Ο《移动的画案》漂移在千岛湖上
            Ο戴非凡:你为什么还要活在别人眼中的世界
            Ο自在途程-余丁对话靳尚谊
            More 名作欣赏
            Fernando Guerra别墅设计
            长城脚下的公社作品欣赏-飞机场
            Micro-Compact Homes(微型房)
            超有创意的房屋
            More 艺术趣闻
            启功:人生没那么复杂,就是找乐子啊
            齐白石买自己的假画
            张大千弟子伏文彦一段趣闻
            王献之为逃避公主追求自残 公主:他是残废我也嫁
            齐白石卖画时喜欢收崭新钞票
            清朝大官员被假文物羞辱
            朱新建痴棋输掉很多画
            米芾癫狂字更狂:为书画费尽心机
            启功教我学书法趣闻:为事业放弃喝酒奢好
            奇葩艺术家用自己的屎给扎克伯格画肖像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招聘信息 | 加入我们
            主编邮箱:421836602@QQ.com 编辑QQ:421836602
            地址:山东省菏泽市丹阳路与华英路交叉口 邮编:274000
            版权所有:©曹州艺术网(gucaozhou.com) 京ICP证110842号
            合作支持:©MEISHUJIA.CN 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93(s)   10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