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最大的艺术门户网站
我要加入
18053077877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曹州艺术网 -菏泽最大的艺术门户网站
新闻 综合 市场 展会 拍卖 当地
    会员 国画 油画 书法
      展览 预告 当前 回顾 经典
        史论 知识
        评论 个人 综合 展览 欣赏 趣闻 访谈 人物 事件 研讨 视频 国画 油画 书法 版画 理论 技法
          当前位置: 曹州艺术网 >>名人访谈 >>
          .
            分享到:

            关于“双年展”的对话---北京双年展国际策展人温琴佐·桑福访谈

              作者:正在核实中..2009-11-10 14:14:12 来源:网络

              在今年的北京双年展开幕式上,我们又见到了那个熟悉的白发老头——温琴佐·桑福。

                温琴佐·桑福是意大利文化中心主席、国际著名艺术策展人。他从1988年起开始参与威尼斯双年展和威尼斯电影节的策划,发起并组织策划过伦勃朗、雷诺阿、毕加索等艺术大师的个展。在中国,桑福先生是连续三届北京双年展的国际策展人,同时还是本报的顾问之一。3届北京双年展,7年的时间,带着国际策展人是否适应中国本土展览、如何看待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等问题,记者采访了第三届北京双年展国际策展人之一的温琴佐·桑福先生。

                记:在最早2003年的第一届北京双年展时,您是怎样与中国美协建立合作关系的?在沟通举办北京双年展的思路和具体工作上,您是否有不同看法?

                桑福:第一届北京双年展时,展览筹办委员会通过驻中国意大利大使馆联系到我,然后再通过驻意大利中国大使馆将我推荐给中国美术家协会。

                北京双年展的策展模式并不同于很多国际上的其他双年展。它的展览机制非常官方,主办方给予国际策展人的独立权非常少,很多参展的国外艺术家,都是主办方自己邀请的。我想北京双年展的策展方式并不是每一个国际策展人都可以适应的。威尼斯双年展的策展模式,首先是总策展人提出一个主题性的思路,但每一个具体国家馆也都具有相应的独立策展人。总策展人负责考虑展览大局,权力很大,可以决定国家馆策展人提出的作品最终是否能够入围。每个国家馆的具体策展人,也有自己独特的策展权力可以行使,但必须是在与总策展人沟通的前提下。北京双年展则通过组委会,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挑选作品。而北京双年展的国际策展人只有两个,在挑选艺术家和作品时,组委会的意见就显得更加重要。

                此外,威尼斯双年展的外围展,同样属于威尼斯双年展的总计划。外围展完全有具体策展人负责,总策展人不干预。北京双年展却是不管哪一展区的作品选取,都由总的组委会裁决。威尼斯双年展的参展艺术家数量并不多,但每位艺术家的参展作品却可以很多,有时候主办方甚至可以提供整个展厅,用于展示一位艺术家的几十件作品。北京双年展却更追求参展国的数量,而单个艺术家的作品最多不能超过两件。实际情况是在包括双年展在内的很多展览中,我们不太可能通过一位艺术家的一两件作品,清晰地捕捉到艺术家的创作观念和认识。

              记:最近几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圈,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从事新媒介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开始回到架上绘画的创作中来,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市场在起作用。我不太清楚国外或者世界范围内艺术家的创作情况,但是中国因为有了这样的新情况,使得北京双年展一直坚持架上绘画的策展思路,变得意义非比寻常。在这方面,您是怎样认识的?另外,您怎样看待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桑福:绘画向架上的回归,是当今世界范围美术界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北京双年展所主张和坚持对架上绘画的重视,顺应了这一国际大趋势。从连接三届双年展的展出作品也可以看出,中国架上绘画有着明显的优势。这种优势源于中国还保留着对传统绘画技巧的训练,而且中国的美术院校在传统技巧方面的教育投入的精力比较大。

                我同样认为艺术家的创作回归架上,与市场有很大关系。首先,新媒介的艺术品不便于收藏;其次,真正的收藏家都特别在乎收藏艺术品的唯一性,而这种唯一性,我想更多时候体现在架上绘画上。

                在我的认识和了解中,中国的当代艺术在最近十几年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院派绘画、主题性创作的发展。第二阶段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有关。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门户打开,中国的艺术形式开始不仅仅局限在表现主题性创作方面。在这个阶段,中国的艺术品很快开始进入到国际艺术品收藏的行列中来,很多西方人家里开始挂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一方面是因为中国艺术家作品中的色彩符号,符合西方的欣赏趋向,另外也还带有一种异国情调的波普符号在里面。中国艺术一下子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欢迎,并开始在国际收藏行列中占有一定比重。而艺术家也开始慢慢具有市场意识,一些艺术家很快地面向世界,并开始创作一些能取悦于西方买家的作品,寻找西方买家喜欢的构成与颜色,在创作主题上走了一些捷径,比如学习波普艺术的创作手法,更多地追求简练、符号化的元素,创作一些西方买家会喜欢的作品。国际艺术市场也开始尽可能地接纳这部分的艺术品,开始组织拍卖,来抬高这些作品的价格。然而这些作品虽然很受欢迎,技法、主题、表现形式也都非常讨巧,但作品背后并没有深刻的思想和内涵,本身只是一种取悦别人的做法。把价格抬得很高,实际上也只是画商之间的一种操作。我认为这一阶段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商业价值上,并没有具有太多美术史意义。

                在第二个阶段发展的同时,中国当代艺术也出现了最有潜力和发展姿态的第三类群体,比如徐冰、黄永砯、谷文达等人的作品。同我在中国参观认识的很多艺术家相比,第三类群体艺术家在创作上并不投机取巧,他们的创作多是结合中国文化和哲学,追求自己的真情实感,甚至非常不讨巧,但对自身所处文化背景的反思和认识却非常深刻。这其中虽然有些还不是非常成熟,但却已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我看来,第三类艺术家,将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中生命力最强的一批艺术家。

                记:您曾经出任过多届威尼斯双年展的策展人,从2003年开始,您又陆续担任了三届北京双年展的国际策展人。能否以你个人的认识视角,结合两个双年展的办展特点,谈一下两者的不同?

              桑福:威尼斯双年展比较排斥一成不变的展览模式,每届展览都力求能出现一些引起争议的作品。争议性越强的作品,越能吸引主办方的关注。北京双年展则是在一个约定的大框架内举办,主办方的意图不太希望作品冲出既定的展览要求。威尼斯双年展不断追求打破常规,引起争议,一定意义上也是为了更好引起媒体的关注,扩大展览的国际影响力,主办方并不会特别在意媒体报道中的褒贬度。

                记:在威尼斯双年展中,主办方会不会多届展览重复使用同一个策划人?重复使用与经常变化策展人在您看来,对展览会不会有影响?

                桑福:实际上,威尼斯双年展并不像今天我们所认为的那样,在频繁地更换策展人。在一个双年展还不成熟的时候,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存在,早期威尼斯双年展,也有十多届展览同一个策展人的情况存在。近年来威尼斯双年展的策展人,也并不是每届都在更换。像将中国的当代艺术首次介绍到威尼斯双年展上的1993年威尼斯双年展总策展人阿克力·伯力托·欧力瓦(ACHILLE BONITTO OLIVA),就曾经连续出任过几届的总策展人。199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结束后,威尼斯双年展曾经试图尝试新的策展人,但有时候并不一定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物色到合适的人选。在这样的情况下,主办方大多还会邀请之前做过,并且具有一定实力的策展人。

                记:您是否认同,同样一位美国艺术家的同一件作品,出现在北京双年展或者中国的双年展上,与出现在威尼斯双年展上,代表了不一样的格局和身份,代表了两种特征?

                桑福:区别是显而易见的,这取决于展览的生命力,以及在生命力的基础上延伸出的影响力。威尼斯双年展已经成为了双年展的符号,但北京双年展通过三届的努力,也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很多外国艺术家在同我的交谈中,也表达了他们想参加北京双年展的迫切心态。但北京双年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就目前的展场布置来看,还不符合一些艺术家对展览空间的要求。另外,威尼斯双年展的作品运输经费完全由主办方承担,北京双年展却因为展览经费上的问题,只负责作品的最终运回费用,作品到中国的经费由艺术家自己承担,这也制约了一些艺术家参加北京双年展的积极性。

                记:您是否对中国的“上海双年展”和“广东三年展”有所了解?

                桑福:我并没有参观过上海双年展和广东三年展,但我收到并看过画册。这两个城市的双年展在我看来,更接近当代艺术的潮流,表现形式有装置、影像或行为,不像北京双年展特别强调保留架上绘画与雕塑的策展思路。我并不清楚在中国本土,上海双年展和广东三年展是否比北京双年展更为重要,但至少我认为它们与国际接轨更为密切,官方色彩更少一点。这三者之间,谁的地位更高是其次的,相反它们关注不同的中国当代艺术生态模式,恰恰反映了一个中国当代艺术的全貌。

                记:几乎世界各个地区的双年展主题都非常醒目,您如何看待双年展的主题选择?

                桑福:早期的威尼斯双年展同今天的北京双年展一样,有着明确的主题,比如自然、环境、体育等等。威尼斯双年展发展到今天,主题越来越模糊和概念化。总策展人提出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但实际选取的作品并不一定要完全符合这一主题。主办方也没有刻意要求参展作品与大主题之间,必须存在某种联系。但从北京双年展目前的状况来看,过于明确的主题似乎有些限制了艺术家的自由发挥。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杨小薇
            More 名人访谈
            Ο《中华英才》专访海洋画派创始人宋明远先生
            Ο古琴家、画家高建国专访:一弹流水一弹月,七弦琴上行墨云
            Ο孔维克:“徐蒋体系”是中国绘画传承创新的最佳例证
            Ο中国美术家网主编杨小薇专访油画家李文
            Ο中国艺术何必成为西方当代艺术的“小跟班”
            Ο艺术是穿透“精神雾霾”的光电—杨小薇专访清华美院教授朱曜奎
            Ο杭法基:我是“无象”法门——“人面+痕面”水墨作品展专访
            Ο《移动的画案》漂移在千岛湖上
            Ο戴非凡:你为什么还要活在别人眼中的世界
            Ο自在途程-余丁对话靳尚谊
            名作欣赏
            Fernando Guerra别墅设计
            长城脚下的公社作品欣赏-飞机场
            Micro-Compact Homes(微型房)
            超有创意的房屋
            艺术趣闻
            启功:人生没那么复杂,就是找乐子啊
            齐白石买自己的假画
            张大千弟子伏文彦一段趣闻
            王献之为逃避公主追求自残 公主:他是残废我也嫁
            齐白石卖画时喜欢收崭新钞票
            清朝大官员被假文物羞辱
            朱新建痴棋输掉很多画
            米芾癫狂字更狂:为书画费尽心机
            启功教我学书法趣闻:为事业放弃喝酒奢好
            奇葩艺术家用自己的屎给扎克伯格画肖像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招聘信息 | 加入我们
            主编邮箱:421836602@QQ.com 编辑QQ:421836602
            地址:山东省菏泽市丹阳路与华英路交叉口 邮编:274000
            版权所有:©曹州艺术网(gucaozhou.com) 京ICP证110842号
            合作支持:©MEISHUJIA.CN 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62(s)   1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