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最大的艺术门户网站
我要加入
18053077877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曹州艺术网 -菏泽最大的艺术门户网站
新闻 综合 市场 展会 拍卖 当地
    会员 国画 油画 书法
      展览 预告 当前 回顾 经典
        史论 知识
        评论 个人 综合 展览 欣赏 趣闻 访谈 人物 事件 研讨 视频 国画 油画 书法 版画 理论 技法
          当前位置: 曹州艺术网 >>菏泽历代书画 >>
          .
            分享到:

            民国时期菏泽书画名家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2-09-07 10:28:25 来源:网络

              在民国时期,菏泽涌现出邓树屏、田伯平、李曾谷、何思源、曹铁如、曾慕堂、李眉川等等一代民画名家。其中曾任冯玉祥将军秘书长的邓树屏,博采众长,独成书体,流传很广。其《书法心得歌》论述精透,弥足珍贵。号称“曹州三大画家(田伯平、苏群波、李眉川)之一的李眉川,极为崇尚郑燮的人格和书画技法,潜心钻研临摩,终得真谛,所画竹、兰、山石、俨如板桥手笔,极受世人推崇,流传甚广,并远销国外。

              王雨霖  (1879—1956)字咸庆,山东省东明城关镇王寨人。秀才,私塾教师,对易学颇有研究,其书法作品多有流传。

              邓树屏  (1875—1944)字诗,又字时。山东菏泽市城内原考棚南街人。曾任冯云祥将军之秘书长,菏泽地区著名书法家。他出身于书香世家,是晚清最后一批秀才之一。

              邓树屏随冯玉祥多年,曾随之到苏联考察。他随军辗转,其书法也得以远扬。自撰对联:“身行万里半天下,书法汉魏两晋间。”并曾任河南宜阳、山东日照县长之职。为官廉正。60岁返归故里,仍不辍握管挥毫,魏体之外,多写汉隶,兼及小篆、行、草各有特色。

              邓树屏以魏书见长,笔力遒劲。后博采众长,自成一体,非楷书非隶,行笔圆转有力,有魏笔之精神,兼篆隶之余韵。他一生作品甚多,启蒙传冀、鲁、豫、陕诸地。1932年黄河决临濮集,他连续书写500余幅,将所得2000元,捐献救灾,传为佳话。

              邓树屏63岁之后,据其实践,以韵字撰写《书得歌》(又名《书法密诀》)一书。全文凡25章,对于书法的源流演变,历代书法家及个人书法之布白、书势、运笔、指法及选购碑帖等均有论述,且魏体工笔书写,弥足珍贵。

              田伯平  (1888—1950)名稳,字伯平,笔名锄月散人,山里庄夫,老圃等,山东菏泽人。幼入私塾,酷爱书画,拜曹州普陀寺高僧袁溪(衲人)为绘画启蒙老师。民国初年考入国立山东艺专,毕业后,随即北上入京华,结识了在京的画家齐白石、王梦白等,后离开北京漫游大江南北,体察大自然,写生作画。客居杭州接受在国立杭州艺专任教的潘天寿、李苦禅、诸乐三邀请,在杭州艺专开国画讲座,切磋技艺,互赠作品。此后,离开杭州一度居住于开封,其作品在古都汴京流传甚广,并有《田伯平国画作品选集》问世。

              1937年抗战爆发后,离汴返回故里菏泽,隐居在菏泽城内南门里“北极画室”,潜心作画。田伯平40年代中期已蜚声画坛,当时与在菏泽的苏君波、李眉川号称“曹州三大画家”。著有画论《自言自语》(1949年9月26日完稿),主张“现在东西各国文化交流,写生描影,日在进步,画理画意,非昔日可比,今日作画,固不可忘记前贤,亦不可溺守旧法,需知西画贵写生,中画尚写意,西画讲光线,中画重气韵,西画取肖,中画状神逆。今后作画要将中西溶铸一炉,经过个人心灵运化打成一片,使形似神韵同现画面……”这暑期田伯平任教于菏泽体仁中学,同时组织北极画社,培养艺术青年(版囤学晁楣、山水画家聂耕都是他的学生)。作画力求创新,笔墨洒脱,布局奇崛,作品清新淡雅,意境高华绝俗。建国前夕,接受老画家李苦禅邀请,践挚友何思源之约,积极准备赴京展示艺术才华,不幸病魔缠身,未能成行,抱病作《苍松翠竹图》。田伯平的代表作品有山水长卷《山林秋爽》、《群山秋色》、《高粮大豆图》、《雨竹》、《松鹤图》等。

              刘洪照  (1876—1954)字旭初。山东省东明县大屯乡丁咀村人。自幼好学,尤工书法,身入邑庠,一生从教。书法作品流传甚广。

              刘戴仁(1873—1938)字荇浦,山东省东明县大屯乡丁咀村人。自幼身入邑庠,旋里授教至晚年。博学好诗,尤工书法,书法作品流传甚广。

              李曾裕  (1853—1932)字敦伯,号友白。山东省东明县人。

              曾裕先生系清光绪已卯(1879)科举人。幼年读书,颖悟过人,书法极具天赋。初学作文,适其堂伯辛亥恩科举人春池会自顺天府汉学教授卸事还里,见其文清秀异常,十五岁应试得府案首。大名郡陈颖获令其书程子,四箴二十大楷,悬于贡院厅内,宗师甚为赞赏。曾裕先生书攻颜、柳、欧、赵,草书学“二王”,行书专习米芾,兼涉名家,天长日久,荏苒经年,获益匪浅。观其作品魄力雄强,气象深穆,笔法超越,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

              曾裕先生学识渊博,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纂修宣统《东明县志》,并做《清宣统三年<东明县志续>序》。他喜欢赏菊,曾广植菊凡200余种。晚年自号清逸老人,作杂诗800余首,有部分流传于乡里。

              李锡范  (1874—1960)山东省东明县胡庄乡五霸岗人,晚清年间秀才。书法家,其书法作品有诸多存世。

              何思源  (1895—1982)字仙槎。山东省菏泽市当典街人。民国初入山东省六中。1915年考入北师大。毕业后,留学美、德、法等国。1925年回国后任中山大学教授、法学院院长。1928年,任山东省政府教育厅长,1944年12月任山东省政府主席,1946年10月任北平市市长。1949年对北平和平解放作出重要贡献,毛泽东说他是“真正代表了民意”。

              新中国成立后,何思源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与国事。历任中国人民政协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等职,先后在人民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全国政协会刊编辑部从事编译工作,笔耕不辍,译著颇丰。其中有《卡尔·马克思》、《保罗·郎之万》等16部译著。他还致力于《德语文法》等编纂工作,撰写了大量文史资料。

              何思源先生对书法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在长期的公务生涯中,临池不辍,潜心细研。他取法颜、欧,用功尤勤,形成了其笔力遒劲、结构端庄、布局严谨的艺术风格,深得大家赞誉。

              曹铁如  山东省菏泽市佃户屯乡曹楼村人。清光绪二年优贡。曹垣之子。善书法,20岁被选为优贡。民国七年之后的20余年间,历任湖北省济水、黄岗,河南省信阳,山东省潍县、即墨等县县长,各地均有其遗墨。解放后,被国务院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

              彭东周  (1905—1964)字洛斋,山东省东明县大屯乡人。一生从医。爱好书法,遍临诸帖,能写真草隶篆各体,尤擅小楷,在抗日战争时期,颇有名气。有诸多字迹留世。

              曾慕堂用名(1893—1977)名纪爱,字慕堂。山东省郓城县张集乡曾楼村人。郓城一中教师,县政协常委。慕堂先生从教40余年,治学有方,经其培养学生中不乏栋梁之才。如徐雷健(原山东省委组织部长、副省长),曾耀坤(原国家银行行长)等。先生德高望重,不愧为一代师表。

              慕堂先生在求学期间受乌世章老师的影响,酷爱书法,每于课余之暇,读帖练字,真、草、隶、篆四体皆精,笔力遒劲,追踪汉唐,实为清代郓城二炯(杨如炯、黄道炯)之后异军突起,独树一帜。其书法作品多次在省、地、县展出,名扬鲁西南。求字和请教者络绎不绝。先生诲人不倦,培养了一大批书法人才,如荆学钦、马洪林、姜传薪、曾德生、马约、仝义茂、曾庆珍等,对书法艺术均有很深的造诣。1959年退休后举办夜校,兼开书法课,培养了许多有文化又爱好书法的农民。至今仍有不少人摹仿其字体,足见其影响之深。

              刘云章(1876—1954)字汉昭,原籍山东单县城北簸箕堌。在成武行医40年,享有盛名。

              刘云章幼年家贫,曾读义学。童年即叫卖街头。因度日艰难,后到成武县“颐和堂”药铺当学徒。经十余年刻苦钻石在实践中锻炼成医术超群的中医。在自学过程中,他既精歧黄,又善丹青,书法学赵子昂,好画钟馗,行医之余,求书求画者甚多。

              刘葆珂  (1870—1943)字鸣梓,山东单县城内刘偶首(东关街)人。宣统元年(1909)已酉科恩科拔贡。民国初年后任河南省阌乡知县、直隶(河北)饶阳县县长、新城县县长、山东省咨议局成员、黄河工程局局长等职。辞官后在单县创办读书会,一时从学者甚众。他为官清廉,为人正直,讲道德,重操守,系单县一带的学者、名流,与朱鸿铎齐名。在他的教诲和影响下,其子刘星南、其孙刘风翰抗日报国,光荣捐躯。

              刘葆珂自幼酷爱书法,功夫极深,上溯汉魏,遍临晋、唐诸家,尤其工于欧体正楷和锺绍京小楷《灵飞经》,他临写的《灵飞经》达到了乱真、超真的地步。其书法特点,笔力遒劲,结体严谨,俊秀超群。他的楷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端庄正规而活脱灵动,为一般人所不及。

              李经野  (1855—1943)字草夫,号曹南钝士,山东曹县龚楼乡土地庙村人(清为菏泽辖地),光绪九年(1883)进士,官至廉州知府。

              李自幼家贫,曾沿途乞讨,生活困苦,可见一斑。十年寒窗,终一举成名。清光绪五年(1879)中举,光绪九年(1883)会试,荣登三甲九十一名进士,次年被任命为户部主事。光绪三十二年(1906)任户部贵州司员外郎,同年被提升为福建司郎中兼财政处提调内仓监督。

              李与徐继儒、姚舒密、陈继渔为莫逆之交,共同组织曹南诗社,并将唱酬诗集集成《唱和集》12卷付梓出版。后又亲领门人姜儒卿参与编修曲阜、单县县志,并指导姜编写《汉儒学案》,填补了中国史学的一项空白。

              李强于著述,善长书法,辞官归里后,即匿迹田园,督课子孙,成就后进。暇时从事书法词赋,虽著作繁寎,但刊印甚少,屡次兵燹,所能存留者仅只鳞片爪,殊难整理。其书法散在鲁豫两省,或可少见。

              李的一生,如其家传所说:“躬身士行,代启儒风,不谀上,不傲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隐居田园之时,睦于邻里,济困扶危,急公好义,排难解纷,遐尔威仰高风。”

              李眉川  (1902~1975),原名耀珠,字眉川,男,山水画家,以字号成名,菏泽市东门里人。

              李眉川的祖父李继先,是扎纸匠人,眉川受其祖父影响,自幼就爱上了书画艺术。到他六七岁时,为生活计,便被以扎陪葬品罩子糊口的祖父叫到身边,给了他一支廉价的画笔,让其为画好的纸人儿点墨着装。这便是李眉川60余年艺术生涯的起点。

              李眉川八岁入文庙小学堂读书。为减轻爷爷的劳累,每晚放学到家,他都要替爷爷在罩子上画些戏曲人物、山水等。爷爷看他小小年纪就独立作画,显示了良好的艺术天赋,常常给他买两个包子作夜餐,以资鼓励。

              14岁时,他辍学了。因为全家单靠扎纸罩难以糊口,其父李金书不得已开起烟店,卖旱烟丝。李眉川自然也干起了包烟的营生。此时节眉川已和画笔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白天拼命干活,腾出晚上时间作画,天天深夜方肯休息。

              当他16岁时,家中已略有积蓄,父亲见儿子学画很有前途,便解除其包烟“职务”,让他专攻美术。李眉川阅读了大量美术著作,欣赏了大批名人字画,他对郑板桥最为崇拜,潜心学习板桥体书画,特别是竹子兰草。

              李眉川18岁考入山东省美术专秋学校,毕业后留在济南民众图书馆工作。在此期间,他除作画外,还习书法,尤以汉隶、魏碑称著。

              1934年,他32 岁时回到菏泽,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先后任南华中学、菏泽简师等学校的美术教员,县图书馆职员,十余年间,为菏泽培养了一批美术人才。现在活跃于画坛的聂耕、杨冠芬等,都是了眉川的得意门生。

              40年代,他的竹子兰草,已声震菏泽。其作品曾流入日本,得到了日本美术界的赞誉;美国美术界也通过耶稣教堂进口了500余幅李眉川的竹子、兰草、山水画。

              1949年菏泽解放后,李眉川在菏泽一中任美术教员。因他在美术方面成绩突出,1950年至1956年间,先后被选为平原省人民代表,菏泽县一、二届人民代表。

              1952年至1959年,李眉川在菏泽县文化馆专门从事美术工作,他的作品多次参加省、地美展,其中大型(长八米,宽一米)组画《今昔菏泽》,选取桥梁、屋舍、公路、坑塘等几项建筑,反映了菏泽解放前后的巨大变化,表现了他热爱新生活的盛情,荣获1953年山东美术创作一等奖。1958年,他的竹子、兰草被选送到中国美术馆,受到美术界的重视,著名美术家刘开渠曾与他切磋技艺,给予鼓励。

              1959年至1969年间,李眉川先后大山东美术研究所、济南石膏雕塑厂工作。这是他艺术的成熟时期。他的国画《河西桃花河东柳》,于1959年参加华东地区美术联展,荣获创作奖。《虚心友石》、《溪畔竹兰》、《山涧瘦竹》、《远眺》、《草丛三友》等作品60年代多次参加广州的出口商品交易会,先后出口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2500余幅,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和外汇。直到李眉川在家养病期间,外商还要和山东省外贸公司订购绘画合同。

              李眉川艺术成就的主要原因,就是深得郑板桥画法的真谛,写景状物,惟妙惟肖。他的画讲究工笔,从不任意挥泼笔墨。他的竹子,其杆壮而不流粗俗,其叶瘦而充满生机,每个竹节的洽连处,皆用两道横墨,中夹一条细线,且略粗于竹干,给人以立体的逼真感。兰草本是一种经济价值低廉的野草,李眉川却赋于它高贵的生命力。一墩墩的兰草,其叶有正有斜,自然、柔和,蓬蓬勃勃,构图大胆泼辣,墨色毂染极有层次,给人以葱郁之感,再配以山水、竹石,更觉自然有趣。

              李眉川绘画,善于在平凡的景物中写出无限的天地赋予花草虫鱼、竹石山水以浓厚的诗意。风情潇洒,意态优容,给人以轻松愉快之感。他画的雏鸡是赞美纯洁童心的诗篇。他的《虚心友石》,则通过并不复杂的画面,让人联想到一种哲理。在小桥流水旁,左边是一簇蓬蓬勃勃的兰草,右边是几株挺拔青秀的翠竹,远处量一座奇峰陡立的山东省峦,让人一看,就体会到:对己虚心,对人实心,是做人的美德。他笔下的竹石花草,村舍耕牛,无不风格鲜明,声情并茂,自成天趣。欣赏李眉川的画似乎置身于恬静、安谧的大自然中,听着鸟虫唧啾鸣叫,呼吸到小河边混着竹辛水甘的湿露露的空气。

              我国历来有“书画同源”之说,眉川善于把书法的营养融注于画面。每幅画上,必有题句。他的字,既有绘画中俊逸流畅的线条,又有笔笔送到的书写功力,用笔苍劲,运墨深厚,章法布局,气势磅礴。在处理收与放。虚与实的笔意时,也表现了和谐的节律及多姿的意态。

              书骨的劲健美,彩墨的韵律美,都得到充分的表现。书画互见,极饶风致。不但使人领会到书画家的写意手笔,也提高了国画的美学价值。

              李眉川虽然逝世多年了,但他精湛的书画艺术,仍在激励启迪着后人去热爱生活,去创造人生。

              孔文箴  号庆德,(1906~1976)菏泽市巨野县,大义镇曲桥村人,后移居王店村。

              他自幼聪颖好学,酷爱书画,1935年济南艺专毕业。1939年去北平拜师访友,经本邑举人孔宪泰介绍,投拜金石名家张之余为师。在张的指导下作画百幅,于1940年在北平展出,得到张大千、张善孖兄弟的重视,成为大千、善孖兄弟的座上宾。同年,经中国国画协会主席周养奄(清进士)举荐,吸收为中国国画协会会员。

              1941年文箴为广交朋友,扩大绘画视野,于中国传统绘画基础上另辟新的蹊径。随拜内廷供奉瞿兰西为师,学习油画与水彩画,拜祁景西为师学习花卉。其间曾与郭传璋、马晋、王青芳、胡爽安结为兄弟,共磋技艺。不数载,其造诣熔中西于一炉,开创新画风,树立新画派。

              1945年受几位师傅和师兄弟的重托。孔义箴去天津建立书画联络点,获清遗老翰林学士金北楼赏识。与李苦禅合作举办画展数次。1948年天津解放,曾得到文艺理论家王朝闻嘉许。然是时家庭经济情况拮据,加之父亲年迈多病,遂由津返里,定居济宁,以写小照卖画为生。1951年,经人介绍,在巨野师范任教。1958年退职。后去东北与二人共谋生计,滞留于农村。1972年再次由东北返里,于济宁工艺美术厂搞创作指导。1976年9月因心肌梗塞,逝世于内蒙古省海拉尔市其二儿子孔繁鹏处,享年70岁。

              先生画风朴实,严守传统而不循旧规,山水、人物、花卉皆擅,小照尤为突出。形神逼真,衣纹潇洒,见墨见线,熔西法明暗于国画之线条中,笔墨清新,布局稳妥。山水宗法宋之马远、夏圭,笔力遒劲。赭墨点染,朱翠相罩,树木苍翠。层次分明。更以湿笔烘托。云气蒸腾。意境深远。难怪北京中囿画院郭传璋教授,于1987年12月得知孔文箴已逝世十多年,叹惜道:“文箴兄之画风,既讲究线条之功力美,又熔西法的明暗于线条中,突破前人窠臼,于传统基础上开辟新蹊径。马骀之后,有文箴兄、传库、马晋、青芳、爽安,而以文箴兄成就最高。奈天年之不永,穷困一生。为新画风奔走呼号,然未享永寿,不得再叙友情,岂不能哉!”

              赵非石  (1907—1991),著名画家,山东单县徐寨镇人,生前居住台湾。

              非石童年在家乡单县读私塾,聪颖过人。1928年他与同学崔星五一起去济南爱美中学师范美术班学习三年,毕业后又在北京国立艺院学习深造。在单城镇察院街小学任校长期间,把他的同学崔星五聘为专业美术教师。还经常与好友朱子馨切磋国画技艺,在绘画方面日致成熟。后又在济南东鲁中学任美术教师,在单县县立中学任校长。1942年去台湾任教。

              非石先生师从国画家齐白石、陈半丁、李鹤寿,以画花鸟、人物为主,万以画鹌鹑见长。他的代表作有《百鹑图》、《牡丹凤凰》等,曾参加国际画展,获得国内外人士的赞誉。在台湾期间,他曾用三年多的时间专心致志地从事《百鹑图》的构思和绘画。该画卷长16尺,宽2尺,画面上的百鹑栩栩如生,无论飞鸣或栖戏喧闹,其态各异,生动活泼,世人视为当代珍品。

              1988年非石先生返回单县家乡探亲,在单城举办他的画展,以后又在山东省府济南举办画展,均受到省内外人士的好评,并将他的杰作《百鹑图》献给了山东省人民政府。病故后,按照他的遗愿,安葬于故乡。

              崔星五  (1908—1991),单县城关镇南关街人,现代著名国画家。他在12岁时跟随晚清秀才陈秀论读私熟,后又从师周爱州。周先生画艺造诣很深,善画梅花、荷花,是山东著名的画家,星五深得其教益。1928年,他与同学好友著名国画家赵非石一起去济南爱美中学师范美术班学习三年毕业返单,赵非石被任命为单县察院街小学校长,星五被聘为该校美术教师。

              崔先生的国画,尤以在花卉、鸟虫方面,有高超的技法和较深的选诣,他构图变化新奇,笔墨淋苍润。在教学期间,他就苦学钻研,善于观察,在庭院里或斗室间、窗前栽上竹子、盆内养上菊花,夜里掌灯,把纸挂在墙上,看着菊花和竹子的投影,绘画竹菊的形神。在抗日战争的困难时期,买不到墨汁,就采集桑椹挤出汁水,代墨学画。在绘画的实践中,又细心钻研了著名画家任伯年、吴昌硕先生的技艺,吸取诸家之长,五十年如一日,终于练就了娴熟的绘画技艺。

              在“文革”中,崔先生被抄家,大量作品流失或被焚烧。当时他含愤挥笔作了《寒风劲节》图,以傲寒争翠的青竹来表达对“四人帮”淫威的愤恨和抵制。粉碎“四人帮”后,年过七旬的崔先生又回到百花齐放的春天。1979年,他参加县办的美术工厂,不顾年高体弱,夜以继日的挥笔作画。他画的彩蛋、国画深受日本、意大利等外国朋友的欢迎。

              他的作品先后三次参加山东省的美术展览。均受到好评。1982年被吸收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省分会会员。1979年《山东画报》第6期对崔先生的画技专题作了详细指导。他的遗作,被单县人民作为珍品予以收藏。

              孔端甫  原名繁君页,笔名鲁翁,锻夫,成武县孔楼村人,生于1914年,山东省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

              端甫先生自幼继承家学业,8岁即随其伯父和堂叔学习书画。在小学读书时,又拜师于民间名画工张风年学习工笔人物。16岁拜我省著名书画家陈作梅为师,学习花鸟、山水及书法。1936年以榜首考入河南艺术专科学校勤奋攻读,刻苦学艺,在著名画家雷吻虹的直接指导下,花鸟、山水、人物或工或写均打下了深厚功底。

              艺专毕业后,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教于山东省立第十四联合中学,私立俭堂中学、山东省立第二临时中学。解放后,历任山东省立鲁中南师范学校、山东省立曲阜师范学校及曲阜师范学校艺术系国画教师。

              端甫先生数十年如一日,一面从事美术教育,一面致力于美术创作,均取得丰硕成果。40年代执教于“临二中”,曾组织“伙湖画社”,利用课余指导学生学习书画,开展美术创作,创办《秋湖画刊》,宣传抗日救国。50年代致力于连环画、宣传画创作,热情讴歌新生活和工农兵,先后在《大众日报》、《工人日报》、《前哨》等报刊发表连环画《拔去了眼中钉》、《英雄的五虎村》、《胜利百号地瓜》、《黄花岭封山造林以后》、《工人输血救农民》等,以及《小组讨论》、《不服老》、《万紫千红》等宣传画、封面画百余幅。1957年,受山东省教育大楼委托,编著了中师《图画》教材、上、中、下三册,由省教育厅内部发行,作为全省中等师范学校美术课试用课本。其后重点创作花鸟画,兼及人物画,许多作品曾在省多届美展展出。1964年,其作品《出工》在全国美展展出后,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牌,并收入《华东山东年画选集》。同年,年画《过春节》、《学妈妈》等又在《大众日报》发表。

              端甫先生辛勤工作,成绩卓著,1957年3月,被推选为出席山东省首届工会积极分子代表会议的代表。同年9月,又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首届工会积极分子代表会议,受到了奖励,并在中财海怀仁堂受到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包备五  (1915—1998),曲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15年出生于单县,幼年酷爱书法,兼攻绘画。从事教育五十多年,以为人师表的光明磊落,完美地塑造了“羞于桃李争春色”的人格。七十年如一日在笔墨翰海中邀游,书法艺术造诣颇深,书擅汉隶、魏碑、兼罗金文、小篆和行草。画工山水、花卉等。晚年从事书学理论研究,著述有《中国书法简史》、《中国书法史略》、《齐鲁碑刻》、《中国历代书法论文选读》等。于1998年2月逝世于曲阜师范大学,享年84岁。

              包备五幼年丧父,家境十分贫寒,通情达理的母亲在艰难的岁月中不失对儿子的教诲,因此铸就了他“惯战西风不怕霜,天留傲骨殿群芳”的质朴、坚毅、耐劳的个性。

              包备五从七岁开始写字,故乡辽阔的原野上留下他以地代纸、以木棒为笔的习法习作,乡村墓碑前更是他留连忘返的地方。这些碑文虽不是书法精品,但他却痴迷地用手指在地上一遍又一遍地摹写,直到日落黄昏。

              包备五单县中学毕业后,在中学任教。1955年调到曲阜师大任教,这段时间,是他养浩然正气并使书法艺术日臻完美的光辉年华。他初习二王,晨练晚习,日夜不辍,渐得其精髓。后来,他又相继对张旭、怀素、颜、柳、赵等名帖精心研习,终得真缔。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为世人所瞩目,不少作孔文箴。



            More 菏泽历代书画
            Ο许天锋书法作品
            Ο许万顺作品
            Ο杨秋平作品
            Ο侯西成作品
            Ο孙治宇作品
            Ο吕福隆作品
            Ο葛峰作品
            Ο王盛华作品欣赏
            Ο谢孔宾的作品
            Ο陈颜阁作品
            名作欣赏
            Fernando Guerra别墅设计
            长城脚下的公社作品欣赏-飞机场
            Micro-Compact Homes(微型房)
            超有创意的房屋
            艺术趣闻
            启功:人生没那么复杂,就是找乐子啊
            齐白石买自己的假画
            张大千弟子伏文彦一段趣闻
            王献之为逃避公主追求自残 公主:他是残废我也嫁
            齐白石卖画时喜欢收崭新钞票
            清朝大官员被假文物羞辱
            朱新建痴棋输掉很多画
            米芾癫狂字更狂:为书画费尽心机
            启功教我学书法趣闻:为事业放弃喝酒奢好
            奇葩艺术家用自己的屎给扎克伯格画肖像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招聘信息 | 加入我们
            主编邮箱:421836602@QQ.com 编辑QQ:421836602
            地址:山东省菏泽市丹阳路与华英路交叉口 邮编:274000
            版权所有:©曹州艺术网(gucaozhou.com) 京ICP证110842号
            合作支持:©MEISHUJIA.CN 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108(s)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