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最大的艺术门户网站
我要加入
18053077877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曹州艺术网 -菏泽最大的艺术门户网站
新闻 综合 市场 展会 拍卖 当地
    会员 国画 油画 书法
      展览 预告 当前 回顾 经典
        史论 知识
        评论 个人 综合 展览 欣赏 趣闻 访谈 人物 事件 研讨 视频 国画 油画 书法 版画 理论 技法
          当前位置: 曹州艺术网 >>艺术新闻 >> 书画 艺术 美术 文物 综合新闻
          .
            分享到:

            千年砚滴,墨香流传

              作者:周隼2025-05-25 11:05:51 来源:美术报

                (1/4)图一 三国吴 青瓷蛙形水盂 常州博物馆藏

                (2/4)图二 汉 鸭形铜砚滴 首都博物馆藏

                (3/4)图三 龙泉窑船形砚滴 浙江省博物馆藏

                (4/4)图四 青玉异兽砚滴 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砚滴是古代文房用具,用于贮存并控制研墨时注水量。砚滴的作用在于,当墨汁开始变干时,只需滴入几滴水,就能防止墨汁变干,同时又能保持墨色的浓郁。砚滴的体积虽然不大,但它的作用却不容小觑。其设计巧妙,通常有两个孔(进水孔与出水孔),通过按压或倾斜调节水流,避免传统水盂倒水过量的问题。有嘴的称“水注”,无嘴的称“水丞”。

                历史发展溯源

                砚滴的出现与笔墨使用相关,最早的记载可追溯至汉代。西汉《西京杂记》中记载:“唯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如五合之水,光润如新,王取以为书滴。”

                由记载我们可以看出:

                1. 最早形态的砚滴名为书滴。

                2. 砚滴很有可能是水盂演变而来。

                第一条很好理解,“书滴”的字面之意就是书写用的水滴,而书写用的水滴恐怕只有磨墨时才用得到。

                那么砚滴为何是水盂演变而来呢?

                根据《西京杂记》的描述,外观上是很像我们常见的一种越窑蛙形水盂(见图一)。

                由此看来,在砚滴出现以前,主要以水盂滴水。古人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由于水盂的口子较大,往往倒入砚台的水会比较多,要不就是需要把砚台内多余的水倒出来,要不就是需要研磨更多的墨。宋赵希鹄《洞天清录》载:“古人无水滴,晨起则磨墨,以供一日用,墨尽复磨,故有水盂。”从文献中可以看出,磨墨的量比较多,可供一天使用。但墨汁在不使用时是有挥发性及容易风干的,这样就容易造成浪费。在宋代以前至汉,我国主要以采用松烟为原料来制墨,用松烟制墨要选择肥腻、粗壮的古松,因而许多古松被砍伐殆尽,造成对自然资源的极大破坏。宋代晁贯之《墨经》载:“自昔东山之松,色泽肥腻,性质沉重,品惟上上,然今不复有,今其所有者,才十余岁之松。”北宋官员、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亦记载:“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从上述文献中可以得知,制墨的原材料越来越稀少,墨就自然珍贵。在当代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一方古墨成交价动辄过百万。所以,古人一般都会珍惜用墨,不轻易浪费。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技术要求下,具有精准控制滴水量的砚滴就制作出来了,从而取代了滴水功能有缺陷的水盂。

                1984年江苏扬州甘泉老虎墩墓葬出土的东汉“飞熊形玉砚滴”,此器是目前发现出土最早的玉制砚滴,以此推理,砚滴最迟不会晚于汉代出现。砚滴最早为铜制和玉石等材质。汉代砚滴样式多为汉代已有飞熊、卧羊、辟邪、鸠凤,古朴浑厚。如首都博物馆藏汉代鸭形铜砚滴(见图二),此器为鸭形背负一注水器,鸭头部微低,缩颈。颈下系一条环带用以固定背部水柱,尾部翘起,双足落地,双翅以阴刻来展现其羽毛的质感,小巧可爱,是美观与实用皆备的器具。

                贯穿朝代的演变

                魏晋以前的砚滴主要以金属器和玉石器制作,其材质属于贵重物资,因此,主要在社会上层小众范围内使用,寻常百姓人家很难用得起。汉代造纸术发明后书画的兴起,意味着社会上砚滴的需求矛盾为需求量大和成本高昂之间的关系,解决这一矛盾,必须是由能够完全行使砚滴功能并且生产成本低廉的材质投入生产。直至东汉晚期青瓷烧制成功后,瓷砚滴因其材质的特殊属性和成本的低廉,优势越来越明显。

                三国时期,青瓷砚滴开始出现并逐渐流行,到了两晋南北朝期间,瓷质文房产品数量逐渐增多,瓷砚滴也在这一时期有了大量的烧制,越窑和洪州窑皆有烧造,造型仍以熊、蛙、龟等动物为主。魏晋砚滴制作注重细节,如龟甲纹路、蛇身点状花纹的刻画,以及中空结构设计,既满足储水、控水需求,又具观赏性。部分砚滴还结合笔插功能,体现多功能设计理念。

                隋唐时期,青瓷砚滴使用范围更加广泛,造型更趋丰富。娃娃脸形、执壶形等形状的砚滴相继出现。砚滴之称,始见唐。《全唐诗》卷八一九皎然《送裴秀才往会稽山读书》中有“砚滴穿池小”一句。唐代还出现金属制砚滴,如鹅形金砚滴。

                宋元是我国书画艺术大发展的时期,瓷质文房用具迎来了一个春天,砚滴也不例外,在这一时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越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等多处窑场皆有烧制砚滴。这一时期的瓷质更为精细,造型规整,像生造型多种多样且极具写实性,如蟾蜍、龟、童子牧牛、船、魁星点斗等,塑造得惟妙惟肖。釉色由唐以前主要为单一的青釉发展成丰富的多色釉,越窑继续烧制青釉,景德镇窑成功地烧制出了青白釉,龙泉窑的梅子青及粉青釉将青釉烧制成了极致。这些类冰似玉的釉色与小巧精致的器型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在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已然衍生出了浓厚的审美情趣,成为文人士大夫阶层竞相追捧的文玩新宠。如浙江省博物馆龙泉窑船形砚滴(见图三),这款船形砚滴,以具象的实物为参照,尖头翅尾,底仓大,切水深,是适合于南方江河湖泊行驶的客货两用船只,两侧有雕栏,中间是亭式船舱,尾部是小卷棚。中间的亭式船舱是为客人设计,船尾的设计则是船工遮阳挡雨的处所。至于船锚、橹桨等细部的处置亦非常认真、一丝不苟。而人物共有三位,两位客人在舱内,艄公弃桨泊船,正攀爬于船舱一侧,欲取下舱顶上的斗笠。仔细看船工的衣裾,正飘向船尾,表明这时船泊江心,有微风从船头轻轻吹来。

                明清时期,瓷砚滴主要由景德镇窑烧制,产品造型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延续各类像生造型,二是壶形砚滴大量生产。像生类砚滴为高端产品,多以颜色釉、素三彩等作为器表装饰。如故宫博物院藏青玉异兽砚滴(见图四),砚滴青玉质,利用玉斑圆雕作异兽形,兽背上驮有一水注,为贮水口,圆形水注上又雕饰小兽。此器造型别致而又不失工整,为清宫造办处玉作的制品。

                设计与工艺

                砚滴材质涵盖玉、瓷、铜、金银、玛瑙、紫砂等,以陶瓷为主。

                造型多为象形设计,如熊、蟾、鹅、莲蓬等,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身。

                清代胡煦在《周易函书别集》中提到:“书滴,上下两孔,故可以泄水。此即坎卦上下两阴而中阳流动之义。若使塞其一孔,则一孔不泄。”砚滴利用气压控制水流,注水时需通过背孔调节,操作简便。考古发现,早在汉代,古人就已掌握了利用气压原理控制滴水分量的办法。汉墓中出土的一些砚滴,其背部上下贯通,顶部开一个小孔的长管式塞。用手指压住小孔,将管式塞插入罐内水中,由此形成管内与管外的气压差,水会被吸入管内;然后,继续按住,将管式塞提起,管内的水并不会泻落;将其移到砚台上方,松开手指,管内水才会落下,即可就水磨墨。

                文化价值与象征意义

                寓意吉祥:如蟾形象征科举高中,飞熊预示得遇贤才。

                艺术地位:砚滴制作工艺与紫砂壶媲美,历代名窑(如龙泉窑、越窑)均有精品传世,成为收藏珍品。

                文人雅趣: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细节的考究与自然美学的追求,如宋代诗词中“砚蟾”“香鸭”等意象。

                砚滴的设计与工艺不仅体现了古代匠人的卓越智慧与精湛技艺,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它们不仅是实用工具,更是文人墨客寄托情感、彰显个性的艺术品。在欣赏把玩之间,我们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古人共赏这份千年雅趣。


              责任编辑:静愚
            More 艺术新闻
            Ο吉光盛京: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文物展
            Ο关山月、黎雄才等艺术家名作亮相武汉美术馆
            Ο苏州园林:“咫尺乾坤”邂逅千年文脉
            Ο“行走的广西博物馆”系列活动启动 红色课堂进校园
            Ο厦门书法家叶曼林“笺上鸣蜩”书法展引关注
            Ο第25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面向全球征稿
            Ο迎‘七一’·庆祝建党104周年名家书画联展”将在济南开展
            Ο安玉民:美术创作中采风实践的多维建构与精神溯源
            Ο张正民水墨艺术丨构建了一个充满隐喻与张力的艺术世界
            Ο山东书协、喀什书协“名师带徒”结对成果汇报展在京开幕
            名作欣赏
            Fernando Guerra别墅设计
            长城脚下的公社作品欣赏-飞机场
            Micro-Compact Homes(微型房)
            超有创意的房屋
            艺术趣闻
            启功:人生没那么复杂,就是找乐子啊
            齐白石买自己的假画
            张大千弟子伏文彦一段趣闻
            王献之为逃避公主追求自残 公主:他是残废我也嫁
            齐白石卖画时喜欢收崭新钞票
            清朝大官员被假文物羞辱
            朱新建痴棋输掉很多画
            米芾癫狂字更狂:为书画费尽心机
            启功教我学书法趣闻:为事业放弃喝酒奢好
            奇葩艺术家用自己的屎给扎克伯格画肖像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招聘信息 | 加入我们
            主编邮箱:421836602@QQ.com 编辑QQ:421836602
            地址:山东省菏泽市丹阳路与华英路交叉口 邮编:274000
            版权所有:©曹州艺术网(gucaozhou.com) 京ICP证110842号
            合作支持:©MEISHUJIA.CN 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84(s)   1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