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最大的艺术门户网站
我要加入
18053077877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曹州艺术网 -菏泽最大的艺术门户网站
新闻 综合 市场 展会 拍卖 当地
    会员 国画 油画 书法
      展览 预告 当前 回顾 经典
        史论 知识
        评论 个人 综合 展览 欣赏 趣闻 访谈 人物 事件 研讨 视频 国画 油画 书法 版画 理论 技法
          当前位置: 曹州艺术网 >>艺术新闻 >> 艺术 美术 书画 民间 综合新闻
          .
            分享到:

            黄永松: 民间文化的守望者

              作者:奕品2024-03-25 08:40:58 来源:中国文化报

              3月4日,《汉声》杂志创办人、中国乡土文化遗产的积极抢救者黄永松辞世。作为中国民间工艺和文化的守护人之一,他曾为“中国结”命名,并整理完善其工艺;他和他的《汉声》杂志,调查整理记录了蜡染、剪纸、夹缬、惠山泥人、山西花馍、水八仙等民间艺术,让许多濒危的民间工艺重新回到大众视野,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可以说,黄永松是中国民间文化当之无愧的守望者。

              黄永松1943年生于台湾桃园,祖籍广东梅州。他考入知名的“台湾艺专”(今台湾艺术大学)深造,与导演侯孝贤、李安等人是校友。毕业后,从事摄影、电影美术指导相关工作,曾供职于广告公司,也参与拍摄过现实题材的剧情片。1971年,黄永松受邀与留美归来的吴美云合作创办英文版杂志《ECHO》(中文名译作《汉声》),彼时,西方文化正在全面影响台湾文艺,该杂志的创立正是为了平衡中西文化交流,以中国人自己的角度,用英文向西方社会介绍中华文化,在西方汉学家及东方文化爱好者中引发热烈反响。应读者需要,1978年,中文版《汉声》问世,致力于“衔接古今”,重在溯源、梳理中华传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连接起来。

              作为杂志的主心骨、总策划,黄永松带领团队更深入地奔走、记录中华传统民间文化的方方面面,呈现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与审美情趣。1981年,黄永松和团队在系统梳理中国古老的结绳技艺后,首次提出“中国结”概念并推出同名系列丛书。时任《汉声》杂志社社长姚孟嘉将传统编结艺术总结成11种基本结、14种变化结,并清晰地展现制作技艺,使这项面临失传的手艺重现于现代生活。从此,“中国结”名扬世界,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

              20世纪80年代末,两岸探亲交流之际,《汉声》相继策划推出了“寻根系列”三部曲,带动了大量台湾同胞回乡探亲,甚至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在亲身感受到大陆丰厚的文化积淀后,从1988年开始,黄永松和《汉声》的编辑们赴大陆进行民俗调查,结识了时任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系主任的杨先让。彼时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由年画连环画系改建,为解决教学模式问题,1987年7月,杨先让带领师生赴黄河流域相继展开14次民间艺术田野考察活动,其间拍摄数千张图片,并整理出20多万字。经商定,《汉声》承担了田野笔记的出版工作。在黄永松、吴美云与杨先让的多次沟通下,经历了3年时间编辑,1993年,汉声版《黄河十四走》问世,不仅详述安塞腰鼓、汉画像石、木版年画、剪纸、农民画、石刻、泥(面)塑等民间技艺,还分析其艺术风格、反映的民俗风貌、折射的文化内涵等,成为重要的学术著作,并在多年后由大陆出版社推出简体版。

              作为考察队员之一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乔晓光回忆:“在我读研的那两年,杨先让老师受《汉声》之邀开始撰写《黄河十四走》,在校尉胡同5号老美院那座大楼三层的民间美术陈列室,看到了杨先生和黄永松先生在整理并拍照留存那些黄河考察收集上来的民间美术藏品,黄先生总是那么沉静儒雅地微笑着,他的身上似乎也存活着一种传统。黄先生和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的老师有过许多合作,杨先让、靳之林、吕胜中老师都为《汉声》写过民间美术专题研究的书。黄先生为大陆民间美术的发现与传播带来许多新的观念与方法,在学院通向生活的这条路上,黄先生是有文化情怀、有思想的引领者。”对于很多艺术高校学生而言,《黄河十四走》《剪花娘子库淑兰》《山西面食》《古镇碛口》……这些汉声出版物如同引航标,影响着学生们投身到民间美术领域的发掘、保护和研究中。

              事实上,无论出版形式还是选题内容,《汉声》都远远超越了一本杂志的范畴,汉声工作室打造的民间文化系列、文化丛书、儿童书刊等诸多出版物都在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88年,汉声编辑在北京参加研讨会时,结识费保龄、孔祥泽先生,经历10余年编辑,于1999年集合《曹雪芹扎燕风筝图谱考工志》,将费保龄绘制的73幅扎燕风筝图谱数字化,在孔祥泽摹抄的曹雪芹扎燕风筝歌诀基础上详细解释了扎燕风筝的工艺技术。黄永松还主持出版了一系列经典童书,其中,“把中国故事讲给中国孩子听”的《汉声中国童话》,按照中国传统农历编排,每天一个故事,每月结成一册,插图的绘制也融合了剪纸、皮影、年画等民间传统技艺。这套书自1981年出版以来,已畅销全球40余年,陪伴了世界各地孩子们的成长。1994年开始,《汉声》每年推出一册以当年生肖为主题的《大过新年》系列海报书,精选雕塑、陶瓷、剪纸、刺绣、版画、面花等各项民间美术物品,让民间吉祥元素跳出生活,变为12张供每月观赏的民俗大海报,被很多人亲切地称作“汉声年画”。

              创刊40余年来,黄永松和汉声团队凭借一套严谨、科学有效的调查方法——“考工四法十六则”,从实地测量福建土楼等乡土建筑,到详细记录“惠山泥人”等多项民间手工艺,保留了最真切的民族之声,并归纳了“民间文化”“民间生活”“民间信仰”“民间文学”“民间艺术”五大框架,涵盖10个种类56个不同项目和几百个选题,建立起中华传统民间文化基因库。

              在乔晓光看来,《汉声》是一种态度,一种把做书融入生活和天地人性的态度,生活里的事物是怎样形成和存活的,《汉声》就怎样在书中一点点呈现展示出来。《汉声》是一种方法,一种发现生活、发现“百姓日用之道”的方法,一种讲好民间文化故事的方法,一种揭开民间造物秘密的方法。

              从这个意义上说,黄永松和他的《汉声》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有着明灯般的意义。“民艺守望的是真实质朴的传统,是细雨润物的文化。黄先生一生所做的事业是多么美好而意义深远,但实际上,他在世的时候,从事这样的事业并不轻松,常常负重前行。我想借悼念黄永松先生之际呼吁更多的人继续他未竟的事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更新,为弘扬民艺之美陶冶生活和情操,不畏艰难,一起努力。”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杭间说。

              责任编辑:静愚
            More 艺术新闻
            Ο走进河曲画院 感受艺术魅力
            Ο荣宝斋首届青年艺术家提名展首站亮相广州,下一站深圳文博会
            Ο马来文译本《伍连德画传》举行推介仪式
            Ο“王鹏飞先生画展”在厦门集美大学美术馆举办
            Ο将莫高窟“画”进数字世界
            Ο广东美术馆新馆开馆大展——近千佳作亮相 八大展览会客
            Ο朝气蓬勃的“三星堆挖土人”
            Ο三代坚守 甲骨生辉
            Ο数字敦煌背后的青春力量
            Ο“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主题展”策展复盘
            名作欣赏
            Fernando Guerra别墅设计
            长城脚下的公社作品欣赏-飞机场
            Micro-Compact Homes(微型房)
            超有创意的房屋
            艺术趣闻
            启功:人生没那么复杂,就是找乐子啊
            齐白石买自己的假画
            张大千弟子伏文彦一段趣闻
            王献之为逃避公主追求自残 公主:他是残废我也嫁
            齐白石卖画时喜欢收崭新钞票
            清朝大官员被假文物羞辱
            朱新建痴棋输掉很多画
            米芾癫狂字更狂:为书画费尽心机
            启功教我学书法趣闻:为事业放弃喝酒奢好
            奇葩艺术家用自己的屎给扎克伯格画肖像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招聘信息 | 加入我们
            主编邮箱:421836602@QQ.com 编辑QQ:421836602
            地址:山东省菏泽市丹阳路与华英路交叉口 邮编:274000
            版权所有:©曹州艺术网(gucaozhou.com) 京ICP证110842号
            合作支持:©MEISHUJIA.CN 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66(s)   1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