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最大的艺术门户网站
我要加入
18053077877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曹州艺术网 -菏泽最大的艺术门户网站
新闻 综合 市场 展会 拍卖 当地
    会员 国画 油画 书法
      展览 预告 当前 回顾 经典
        史论 知识
        评论 个人 综合 展览 欣赏 趣闻 访谈 人物 事件 研讨 视频 国画 油画 书法 版画 理论 技法
          当前位置: 曹州艺术网 >>美术史论 >>
          .
            分享到:

            沉默的美学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0-01-22 16:20:48 来源:网络

              苏珊·桑塔格 张雪译



              每一个时代都必须重塑自己的“精神性”.在现代,精神性中最具生命力的就是“艺术”.画家、音乐家、诗人及舞蹈家,他们的活动一旦进入“艺术”,就立即成为刺激新发意识思想的舞台。当然,这些活动空间必须不断重组。无论艺术本身的目标是什么,最终总会在人类意识的广泛目标下显得拘束。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神秘化的形式,而它又经历了一连串的“反神秘”危机。旧有的艺术目标被推翻,而人类意识的版图也在重新规划。给予这些危机意识动力的是一种把各种不同活动信念恒一的统合力。因而,当现代艺术形成,内部所有的活动都有其可质疑性。

              把所有艺文活动归入“艺术”之际,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艺术二字的迷思。早先大家认为艺术就是人类表现意识的一种方式。而后来的观念较复杂,甚至有些悲剧色彩。这种想法是,艺术不是人类意识的表现,而是人类心灵中乞求自我疏离的能力。艺术不再是表现或肯定人类意识,相反的,是从意识中生出的反意识动力。

              这种新的迷思给予了艺术活动许多宗教性神秘主义的玄理。神秘主义者追寻知识之外的不可知,和语言不能传达的玄秘,艺术因而倾向了“反艺术”,除去“主体”,以机遇取代意图,还有就是对沉默的追求。

              早先的艺术和意识之争中,有一层就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完整性和琐碎日常生活的物质性的冲突。而新的艺术观念视艺术为仅具有意识的某种转化的部分,因而乞求在艺术中实现某种精神境界时,立即和艺术本身就含有的物质性碰撞冲击。艺术仅仅是艺术家的工具,这种情形变成了一个陷阱。艺术变成了艺术家的敌人,因为它拒绝了艺术家需求的自我超越。

              因此,大家认为艺术必须被推翻。一种新的元素进入了个别的艺术作品,那就是,废弃它,甚至,废弃整个艺术。



              近来艺术家弃绝艺术而从事其他职业的不乏其人。他们一致认为,从前在诗歌、哲学和艺术上的成就相当微不足道。

              然而选择永恒的沉默并不是否定了作品。相反的,弃绝作品给予了艺术家更大的权威和不容置疑的严肃性。这种严肃性不在于认为艺术是具有恒久性,某种精神境界的最高完成,而是,认为艺术仅仅是达到某种境界的方法。而为了达到更高境界,必须弃绝艺术,甚至,艺术本身是虚假愚昧的。

              艺术变成了一种传递,经由它,艺术家得到净化,自身净化,尔后延及作品的净化。艺术家仍在向美善追求,然而,以前的“好”是要艺术家精熟作品并在艺术中求得满足:现在,这种至高境界变成了一种态度,那是,作品好不好对他不再重要,在道德上和情绪上,他们不再受役于必须达到完美。他宁可保持沉默,不急于在艺术中找到自己的声音。沉默因而提供了一种心境上的纯净殿堂,是沉思,预备精神的成熟,等待再度发言的过程。

              沉默是艺术家不愿不断的与观众或读者对话的延伸。沉默是艺术家与世隔绝内最高姿态,经由沉默,他解放了自己,不再是服务雇主、消费者的仆人。

              艺术家解放自己,还来自观察其他的艺术家,并且比照自己。当一个艺术家证明自己确实是个天才,而且绝对超越他人时,他仅有沉默一途。乞求沉默仍然证明他比别人优越,因为他有智慧提出疑问并有胆识担负优越。



              现代艺术家的选择沉默并不是真的全然沉默。他仍然说话,只是,他的观众听不到也看不到。这个时代最有价值的艺术是一种进入沉默的转移,是对观众和读者的一种挑战。当代艺术惯性的激怒观众、质询观众,使观众感到挫折,都是艺术沉默的表现,而这种沉默已成为当代美学“严肃性”的标准。

              当然这其中也有矛盾性。矛盾在于,艺术家仍不断创作作品,而艺术品和观众之间的隔离不会永远存在,因而沉默是不可能的。时间和新的作品产生,会不断的使艺术家的尝试创新合法化。歌德曾经指责克莱斯特给“无形的剧场”写剧,而最终无形的剧场变成有形。丑陋无意识的荒谬爱成了美。艺术史就是一连串成功的越域尝试的过程。

              现代艺术的目的就是要使观众无法接受,而连带的也就是艺术家无法接受观察的存在。如果艺术的力量来自“否定”,艺术家和观众战争的武器越来越逼近于沉默二字。然而无论是艺术家有意或无意的侵犯观众,都无法彻底的弃绝观众的存在,或者是把地扪转化成另一种人。只要艺术是一种“纯粹”的活动,它就会是一个个别的菁英活动。菁英决定大众。只要最好的艺术附带教化的使命,它就先决设定了一群被动而未全然启发的群体,要他们来看、来听、来读,然后遗散。艺术家能做的也就是在这种艺术家和观索的关系中如何抉择。讨论艺术家的沉默就是试图在这种已定架构中寻求变通。



              怎么看待艺术中的沉默?

              沉默是一种选择。我们前面提到,一些艺术家弃绝艺术另谋他职,更甚者是如克莱斯特论自杀,选择全然沉寂。

              沉默也是一种刑罚——自我刑罚。一些疯狂的艺术家就是跨出了既定的意识范围而以精神的出执作为代价。当然,当艺术家的精神世界不符合于社会的正常要求时,这种刑罚可不是文字审查、体罚、放逐、监禁等等。

              沉默存在于观众的经验。这种沉默会是观众觉不出刺激,也作不了反应。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唯有当观众本身有缺陷,他才会全然没有反应。只要是有意识能力的观众,在给予艺术的情况内,他一定会有反应。

              沉默也不是艺术品内的某种资产。艺术品的存在,沉默仅仅可能是其中特质的一部分。我们看到的也不真是沉默,而是点点朝着渐次下移的沉寂水平线的某种动荡。有一种这样的产物就是一般大家认为死沉、枯燥乏味的作品。然而这种作品中的沉默明白的是作者刻意经营的效果。同时,就是没有外加的意图,人类感官的每一刻都有其不可忽视的跃动。就如凯奇(Cage)提出的:“沉默是不可能的,每一分秒都有点什么东西发出响声。”同样的,空自的空间是不存在的。只要睁开服,总能看到点什么。就是注视空白也是在看,看一点什么。

              沉默甚至不停地产生相反的意境,就如同没有“下”就显不出“上”,有“左”才有“右”,因而人们必须注意到周围的声音或语言,才会意识到其中的沉默。沉默不仅存在于众声喧呼的世界,甚且因其背景而显出它的独特。绝对的空白和绝对的沉默在观念上和实质上都不存在。沉默,是语言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对话的一部分。


            More 美术史论
            Ο看花花公子的标准,女人怎样养身材美
            Ο超级女声——审美者缺席的诸众狂欢(作者:史鸿文)
            Ο论《笔法记》的绘画美学思想
            Ο《文学翻译比较美学》书评
            Ο许著:探讨美感的本质
            Ο杨春时:从客体性到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Ο《创意星空》第三期节目预告:传统服装的艺术创造——旗袍美学
            Ο助教眼中的成中英教授(作者:蒋志琴)
            Ο李安源:柏林中国美术展览与中国早期文化输出之梦
            Ο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一)
            名作欣赏
            Fernando Guerra别墅设计
            长城脚下的公社作品欣赏-飞机场
            Micro-Compact Homes(微型房)
            超有创意的房屋
            艺术趣闻
            启功:人生没那么复杂,就是找乐子啊
            齐白石买自己的假画
            张大千弟子伏文彦一段趣闻
            王献之为逃避公主追求自残 公主:他是残废我也嫁
            齐白石卖画时喜欢收崭新钞票
            清朝大官员被假文物羞辱
            朱新建痴棋输掉很多画
            米芾癫狂字更狂:为书画费尽心机
            启功教我学书法趣闻:为事业放弃喝酒奢好
            奇葩艺术家用自己的屎给扎克伯格画肖像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招聘信息 | 加入我们
            主编邮箱:421836602@QQ.com 编辑QQ:421836602
            地址:山东省菏泽市丹阳路与华英路交叉口 邮编:274000
            版权所有:©曹州艺术网(gucaozhou.com) 京ICP证110842号
            合作支持:©MEISHUJIA.CN 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54(s)   12 queries